周末刚结束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想必很多人都知晓,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20支参赛队伍在比赛场上激烈角逐。
本次半程马拉松比赛共有6支队伍成功完赛,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的优异成绩跑完全程21.0975公里,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不仅刷新了世界记录,同时为人形机器人运动性能发展树立了创新标杆。
据悉,“天工Ultra”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实测平均时速可以达到10km/h,最高奔跑速度已经达到了12km/h。
来自小顽童队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第二个冲线,获得亚军。松延动力N2机器人身高120cm,体重30kg,理论最高配速3.5m/s,专注于模仿人类自然步态的柔韧性与协调性,赋予机器人N2更接近人类的奔跑姿态。
智能制造网最新了解到,赛后,小顽童队身高1.2米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同款上线京东拍卖平台,显示市场价88000元,以1元起拍,4月20日20:00正式起拍,保证金为2000元。据悉,本次拍卖过程吸引了近4万人围观,最终松延动力N2机器人以56806元成交。
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松延动力)成立于2023年9月,注册资本216.89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姜哲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科技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双足人形机器人和仿生人形机器人。
获得季军的是郑州中原科技城投资的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卓益得)“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赛队。
智能制造网了解到,卓益得是一家年轻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13日,团队只有60余人。公司致力于为科研教育、工业应用、公共服务、健康养老等场景提供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目前,人形机器人正在迎来加速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突破加速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为人形机器人赋予了更强大的认知、感知和决策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人形机器人能够快速学习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更加自然、灵活的人机交互。
硬件性能提升:高爆发电机、高算力芯片、精密减速器以及高精度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使得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响应速度和感知精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具身智能发展:人形机器人朝着更高级的具身智能方向发展,通过深度融合多模态感知技术、强化学习和规划算法,实现更复杂的任务执行和环境适应能力。它们能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实时感知信息,自主做出决策并调整行动策略,例如在家庭服务场景中,可根据家庭成员的日常习惯和实时需求,自主规划家务任务,并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政策支持加速
国家政策引导:工信部2023年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了到2027年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目标。此外,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人形机器人排在“创新标志性产品”专栏第一位。
地方政策扶持: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重庆等10余个地方政府已建立和筹备建立产业基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本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市场需求与应用拓展加速
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在汽车产线、3C数码制造等工业场景中开展实训和测试,承担一些简单重复的搬运、装配等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服务领域:在汽车4S店、商场、银行等场所,人形机器人可作为导引讲解员、客服人员,为顾客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特种领域:在民爆、救援等条件恶劣、场景危险的作业中,人形机器人可降低工作危险性,替代人工完成一些高风险任务。
家庭与消费领域:人形机器人逐渐走进家庭,提供家务劳动、养老陪护、教育娱乐等服务。
产业发展与协同加速
企业入局与投资增加:人形机器人领域涌现出一批初创企业并获得了大量投资,同时吸引了科技巨头企业、汽车企业、家电企业等跨界入局,以及上游零部件和元器件企业宣布针对性开发产品甚至进入整机环节,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人形机器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用合作不断加强,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实际产品和应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繁荣发展。
*部分内容来源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