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扬州市汶河北路与四望亭路交叉口,一架搭载
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从路灯杆顶基站腾空而起,对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道路、绿化和照明设施展开智能巡检。这是扬州市住建局为保障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扬马)推出的创新举措——通过“智慧灯杆+无人机”融合系统,实现基础设施隐患的24小时动态监测,巡检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10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各大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在这一背景下,"智慧灯杆+无人机"的创新组合模式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智慧灯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无人机的灵活机动性,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城市监测、应急响应、交通管理等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正催生全新的城市治理模式。其中,"智慧灯杆+无人机"的协同系统凭借其"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能力,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创新解决方案。这种组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监控的平面局限,更通过数据联动重构了城市感知网络。
“智慧灯杆+无人机”组合能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痛点。它构建全方位监控网络,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帮助管理者精准评估城市状况,处理各类问题。智慧灯杆解决了无人机续航和起降难题,优化充电算法,提升作业效率,其高精度定位和避障技术保障无人机安全起降。同时,通过加密传输等技术保护隐私,智慧灯杆采集的环境数据助力无人机适应复杂环境,确保飞行和数据采集质量。
智慧灯杆可实时采集路口车流数据,无人机则能进行大范围交通态势感知。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红绿灯调控、违章抓拍、事故快速处理等功能。例如,无人机发现某路段拥堵后,可通过灯杆的LED屏引导车辆绕行,或通知交警前往疏导。
传统的人工巡检效率低、成本高,而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可对路灯、电线、桥梁等进行自动化巡检。智慧灯杆可作为无人机的导航信标,确保飞行路径精准,同时实时接收巡检数据,发现故障后自动报修。
据ABI Research预测,到2027年全球将有超过300万根智慧灯杆配备无人机接驳功能。这种"地面基站+空中终端"的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空间的数字化维度。随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我国在该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未来或将催生千亿级的新兴产业生态。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灯杆+无人机"的组合将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城市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宜居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