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消息,成立一年多的北京灵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生科技”)宣布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天容海色、万物为创投、夸克电力。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灵生类脑产品线的研发。
如果说今年“具身智能”火热,那么,其“大脑”也是资本十分看重的核心要素。
“阿里系”的有鹿机器人前不久以超过亿元的融资和超过千万的订单,打响了具身智能商业化进程的“第一枪”;
数月后,软银、红杉、亚马逊等顶级投资机构抢投3亿元,押注美国机器人“通用大脑”初创公司Skild AI;
9月,穹彻智能宣布完成累计数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和Pre-A轮两轮融资......
具身智能的“大脑”作为整个系统的关键核心,承载着实现智能感知、决策和行动的重要功能,是决定具身智能产品能否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唤起机器人空间灵智
具身智能类脑研发是当前科技领域中一项极具前沿性和挑战性的工作。研发的关键环节包括感知系统的构建,使智能体能够像人类一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获取环境信息,并进行实时处理和理解。
同时,运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也至关重要,要让智能体能够精准地执行各种动作,实现与环境的有效互动,这就需要高度发达的手眼协同等能力。
作为一家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商,灵生科技基于自创的多模态感知融合、决策和执行一体化系统,构建新一代人形和具身智能机器人通用类脑。
其中,云-边-端一体化类脑(Ling Cybrain)乃是灵生科技在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据悉,Ling Cybrain 宛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般。借助这一系统,机器人得以实现基础动作的泛化与涌现,例如物品的抓取、放置以及推拉等操作。
再者,Ling Cybrain 可以对机器人的动作进行自动化编排,同时完成动作的在线仿真,最终从仿真顺利过渡到真机运行。Ling Cybrain 在架构方面划分为本体使能层、动作执行层以及技能规划层,分别承担本体闭环控制、战术执行以及战略规划的职责。
三者相互协同、密切配合,使得各类形态的机器人均能够如同人一样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
在工业场景中,经常需要进行末端分拣任务和精细化操作,这些工作要求机器人具备非常强的手眼协同能力。
这意味着机器人不仅要有高精度的视觉系统来准确识别物体的位置、形状及颜色等特征,还需要拥有灵活且精准的机械臂或抓取装置,以便根据视觉反馈信息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定位、抓取、放置等一系列动作。
灵生类脑平台所搭载的视听力触多模态感知,能够达成毫秒级感知融合,进而实现机器人后续的运动规划执行。
目前,灵生科技类脑已然初步拥有跨硬件、跨厂商、跨型号的横向扩展能力,能够显著地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效果。凭借其在非结构化环境以及复杂任务方面所具备的强大泛用性,逐步增强机器人的类人适应性,并且最终激发机器人的空间灵智。
“清华系”正排队融资
这位新秀除了有“具身智能”这个大火的标签外,还贴有“清华系”、“腾讯系”的标签。
其创始人杨洪兵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腾讯担任高层管理之职。他带领大规模产研团队完成AI及大模型产品研发及商业化。后来,他又担任某头部人形整机厂VP(副总裁)兼AGI(通用人工智能)项负责人,积累了极为难得的人形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批量生产与交付方面的经验。
“清华系” 正排队融资,其中不乏多个机器人的企业。
例如,加速进化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昊是清华大学本硕。该公司致力于研发更富有行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和易于开发的运控开发平台,并于9月公布Pre-A轮融资,融资额亿级人民币;
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星动纪元,创始人、CEO 陈建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几周前,该公司完成了近3亿元Pre-A融资。本轮融资由清流资本、元璟资本、阿里巴巴联合领投,策源资本跟投,老股东联想创投、世纪金源、金鼎资本、泽羽资本、清控天诚持续追投;
巡检机器人圭目机器人于今年5月,完成了A+轮融资。其创始人为桂仲成博士,系清华大学机器人博士,具有16年机器人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曾任东方电气集团研发主管、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机器人产品总监......
这些戴着毕业帽“走出”清华的机器人,无疑背后站着一群技术大牛。
他们以创新为利剑,不断突破技术的壁垒,将智慧的光芒注入到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之中。
一个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未来正悄然在他们的努力下孕育而生......